21天一座城 一段情 一个故事----2016暑期赴波特兰州立大学项目成员刘博

编辑:邓邱超 来源:国交处 添加时间:2017年03月28日 14:52

踏上美国的这趟交流,我清楚地意识到,身为队长的我责任重大。别的同学是交流,我的任务则是交流加照顾大家。我想这正是我此行的任务。不是第一次出国交流,确是第一次当队长。我想尽我所能把大家照顾好。出发的那一刻,我认识到我们团队中每一名同学都相当给力。   

我的开篇故事就是出发的第一天,那天的故事很多,我想15名同学集结完毕的那一瞬间,我们便是一个团队,一股绳!我们信誓旦旦地奔赴机场,取票、安检、转机…. 15个人共同完成,遇到转机换票,懂行的同学帮着大家完成。虽然我是一个team leader倒不如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我们可以学到的经验,真心为我们团队中每一个鼓鼓掌,大家在一起,虽是同学,胜似亲人。   

安全到达波特兰机场,我们便受到热情的欢迎。PSU的老师和同学到机场迎接我们。亲切又热情。一瞬间,有一种感觉就是这21天融入美国不是问题。   

我想每一个选择波特兰项目的同学都是有勇气的!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和寄宿家庭相处3周!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家庭、差异的文化、不是很完美的英语,所有的一切可能都将成为问题。但是,我想这正是波特兰之旅的魅力所在!那句话说的好“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我一直认为,20岁出头的日子里,疯狂绝非享乐!而是利用我们有限的青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到了80岁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很了不起。美国波特兰21天正是我想要的。   

在这里,我们没有家长,放了学也是各回各家,各找各的host mother,遇到问题真的是独自解决。成为小留学生的21天,正好是习惯养成的三周,这趟美国之旅正好印证了这个习惯的养成时间。   

从第一天开始,3周每天独自乘坐美国交通上下学,一路上故事很多,温情很多。我的美国之行的回忆一半是在公交巴士上面。真的,一点都不假。第一天乘公交,我的host mother把我送到车站,手握出行小卡片,我自信地认为我可以的,没问题。但是当公交车行驶了一段距离,我慢慢地开始心慌,对于多久到学校一点概念都没有,心里很没底。   

我按耐不住有些慌张的心情,我鼓足勇气,问了前边的女孩子,她也不清楚我到的站。这一问不要紧,好巧,未来每天上学,我都能遇到她!在最后一个周五的早上,我想我需要向她道别,毕竟我们每天早上的相遇、打招呼,不经意间已经成为朋友!   

在最后一天的公交车上,我们相谈甚欢,年龄相仿,都是大学生,都将面临实习,她每天坐车都是去当地的一家广播电视台工作,越聊我们越发现,双方都有着相同的经历,真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在美国交到的朋友,算她一个!   

不经意间的问路,让我们彼此认识,每天早上的“Hi, morning.”让我们熟悉对方,最后一趟公交车的畅聊,使我们成为朋友。真的,波特兰之旅的故事,从我第一天的公交巴士上就开始了!   

这个小镇,大家对待巴士司机都格外的礼貌与热情。早上当巴士司机给你开车门的那一瞬间,乘客会面带微笑地说“Morning”。下车的时候,大声地在后面的车门处说“Thank you”。我曾告诉我的寄宿家庭,来波特兰我看到、听到最多的就是大家说“Thank you”“Sorry”。礼貌在这个小镇、这个国家,就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可能对于外来的游客或者求学的人来说,被接纳、与融入进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们一样,大声说“Thank you”!   

我的寄宿家庭里面,有一个3、4岁左右的孩子,每当小女孩做错什么事情或者要做什么不对的时候,我的host mother会大声的对她说“NO!”我想住在美国人的家庭里面,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在父母面前,孩子的对与错,父母都作出明确态度。好就表扬,错就批评说“NO!”。我认为这是十分正确的教育方法,对与错之间绝不含糊。我们应该像美国人一样,学会说“NO!”   

现在回想起波特兰的学校,绿色浮现在眼前。开放式的校园,放眼望去,一片绿色。那种美,让人赏心悦目。有时在想,能在这样的大学里读书,真的好惬意,好幸福。一座城,一个学校,城市与学校相互融合,成为一体。大家在树荫下畅聊学问,此情此景,仍然历历在目。   

我们向往美国的教育,想了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美国的大学该怎么念,如何去念,是否有别于中国的教育模式,本次交流,谜底全部揭开。在物资学院的三年,我们常常做Presentation,大家已经习惯这种交流方式。来到美国,这个学习成果展示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可以说,我十分喜欢这里的教学模式及学业成果汇报方式。能在同学与同学的交流之间以及老师不断地提出问题、一遍遍改进中,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每天上午的课程是American Language and Culture Class,中期及最后的成果展示,我们都是做情景模拟。对于我这个外向性格的学生来说,我十分喜欢这样的汇报表演。剧本都是我们小组三人共同来完成,从剧本创意、编排到演练,期间的英文单词、语法、发音、语音语调的训练都是不断改进与加强。老师审查我们的初期剧本,提出意见,帮我们纠正错误的地方,一来二去,大家对于剧本的思路不断清晰,加入了许多新鲜创意的想法。我们团队中的三个人感情也越来越深,大家的相互配合越来越好。一个眼神,到后来我们都懂对方的想法。这种团队式的情景剧,在美国这个相当开放的国家里,中国的小留学生们似乎也都放开了胆子。可以看得出来,没来美国之前,有的同学十分内向、腼腆,但是当所有人都被老师调动起来的时候,到最后每名同学都使出了浑身招数,把团队的Presentation完成的非常出色!所有同学都受到了PSU老师和助教们的表扬!   

我们15个人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家去之前彼此几乎都不认识。三周过后,我们成为亲密朋友、无话不谈的闺蜜,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三周的生活和学习,我们经常一起交流,中午分享从各自寄宿家庭带来的午餐,有的时候我们笑称这21天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这是一次14个花儿与一个少年的远行,虽然团队中只有一个男同学,但是我们却相处的十分融洽!每天的快乐,现在回想起来嘴边依旧挂一抹微笑。   

我们走出物院的大门,走出国门,代表的是北京物资学院,代表的是中国青年大学生。从21天的团队素质、课堂表现、企业参观、汇报表演等等,大家都相当出色的完成!我因为有这样的团队而感到骄傲!每一名同学身上有太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亦师亦友,一起进步。我们相互学习,结下深厚友谊。   

来美国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商贸文化交流,走进美国企业,我们参观了Port of Kalama、Nike Campus、Intel Corp、Kale’ Restaurant,企业的负责人给我们详细介绍公司的发展历史、企业发展重点等。记忆深刻的是在因特尔的采访,给我们讲解的是两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工程师,他们来到美国求学、工作之初,有很多方面的困难,这引起大家的共鸣。他们梳理自己来到美国的经历,从文化的冲突到入职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他们一点点克服过来,融入因特尔、融入美国生活。我们团队中不少同学都有出国留学的打算,两位过来人的畅谈,给许多同学提供了帮助,引导大家方向。来自经济、信息、国际、商学院的同学们都根据各自学习的情况及专业研究的领域向企业负责人提出问题并得到一一解决。企业的领导很高兴与我们分享、交流。   

每个人来之前都对美国有自己的期待,我来这里的第一天就告诉我的host mother我想成为三周的美国老百姓。我想融入家庭,想知道他们过得是不是美剧里的生活。可能未来我没有机会出国留学,所以我想感受一下身边的朋友来美国求学的生活。我想这三周我感受到了。在这个宁静的城市里,大家的生活节奏很慢,不及北京的快脚步。两点一线的生活从寄宿家庭到学校,让我体会到异国求学并不是一件想象中那么美好的事情。你遇到困难、挑战,你需要一个人解决,这其中的酸甜苦辣真的只有自己品尝。   

我在这里的三周,我的寄宿家庭把我当亲人一样对待。可爱的助教Nelson真心帮助我们许多,方方面面的介绍、讲解让我们更加了解美国。   

波特兰之旅的神奇之处,不在于我们去了多少景点、品尝过多少美食,而是每天不经意间你遇到的人或发生的事,每天你都觉得自己更加独立了,每天你的英文都有一点点进步,每天都更加融入这座城市,此行便是有意义的!